今年以来,国资改革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10月份,为改变发改委、国资委、财政部多头规划国企改革的局面,国务院设立中央国企改革领导小组。而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作为本轮国资改革最先推进的一环,将在明年初实现破题。
根据改革方案,首轮改革涉及由中央管理的72家副部级央企负责人,具体调整范围将包括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责任并由组织部门任命负责人的53家央企,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等,以及其他金融、铁路等19家央企的董事长、党委书记(党组书记)、总经理(总裁、行长等)、监事长(监事会主席)以及其他副职负责人。而其他央企负责人、中央各部门所属和地方所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将参照改革方案精神积极稳妥推进。除此之外,国务院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非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股权代表、董事、监事或央企管理的所属独资、控股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分配,也将参照改革方案精神进行。市场化职业经理人薪酬未在方案中提及。
此次改革,央企负责人薪酬将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三部分构成。基本年薪将按照上年度央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倍确定;绩效年薪与年度考核评价结果相联系,不超过基本年薪2倍;任期激励收入与任期考核评价结果相联系,不超过任期内年薪总水平的30%。据测算,实施改革方案后央企主要负责人薪酬水平将不超过央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7-8倍,与职工薪酬差距将显著缩小。目前国资委监管的央企负责人平均年薪在70万元左右,银行企业负责人薪酬平均在200万元左右。与目前薪酬相比,改革后多数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水平将会下降,部分负责人薪酬下降幅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