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科技大田!   登入  |  注册
位置:科技大田VR产业专题>>资讯>>技术>>内容阅读
我国在稀土尾矿浸出化学物质随径流和泥沙的迁移方面取得进展
在我国南方红壤区,稀土采矿活动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降低了土壤质量,还可导致矿堆浸出化学污染物(如重金属元素、放射性元素等)随径流和泥沙发生迁移,威胁着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然而,矿堆区浸出污染物沿水流路径的分布特征和迁移机制尚不明确。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赣南一稀土尾矿区开展实验,基于对天然降雨事件后径流、泥沙样品的采集、处理,分析了矿堆浸出物(NH4+和SO42-)沿水流路径的分布特征及迁移机制。研究发现NH4+含量由堆顶、冲沟,到堆外冲刷区依次增大,SO42-含量则由堆顶、堆外冲刷区,到冲沟依次减少。在典型的降雨事件中,NH4+主要随径流中的泥沙移动,而SO42-的主要随径流迁移。溶解态NH4+和SO42-的浓度随径流距离的增大而降低,而吸附态均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但其浓度与泥沙中细颗粒的含量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稀土尾矿区浸出化学污染物的治理提供科学指导,为稀土尾矿区土壤侵蚀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 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 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